儿童比你想象的更会学习——“生活化课程”背后的儿童学习观
NO.22
MARCH
22.2019
(每周五更新)
自然 | 灵性 | 趣味
“
本文导读
近几年,关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。
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:要改变儿童在人们心中的形象。传统的儿童研究,儿童总是被当作消极的研究对象,成人也是以自己的视角去理解、解释儿童的思想与行为。今天,需要我们将视角全方位地转向儿童,不仅要以儿童的视角看待发展,也要以更加深邃的眼光审视儿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。
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二:重新理解什么是对儿童发展适宜的课程。“在知识取向的课程中,儿童是'不在场'的,他们的需要、兴趣与意愿,他们的生活、文化与世界,在科学、客观的知识面前显得如此卑微和低下。”“在这样的课程里,儿童与知识,儿童与课程是割裂的,知识与课程是外在于儿童,外在于儿童的生活,外在与儿童的世界的”(蒋雅俊《课程哲学:儿童、经验与课程》)。如何建构以儿童为目的课程观,也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“如果课程要以儿童为目的,则必然是导向经验的”。
如果你想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,蒋雅俊博士的这本《课程哲学:儿童、经验与课程》一定要阅读,值得推荐!👍👍👍
即使我们天天和儿童在一起,
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天然地了解儿童。
这篇文章写于2013年。在这之前,我们已经花了几年的时间认真倾听儿童。儿童的这些表达与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学习与发展的轨迹?
我们需要清晰地了解以下几个问题,以便找到课程设计的线索与思路:
➡ 儿童是用什么方式学习的?
➡ 他们的学习与成人相比,有哪些不同?
➡ 他们的学习有自己独特的风格,这些风格的表现方式是什么?
➡ 我们如何在课程中帮助儿童运用他们的方式进行学习?
之后,我在很多地方,以及幼儿园当时使用的交互网站(SNS)里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思考。
当时这篇文章对生活化课程里的教师与家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
我们今天看到的花草园课程枝繁叶茂,但当初课程思想的形成与轨迹却鲜有人了解……
本文字数:4479字
阅读时间:10分钟
2019.3.22
以下为文章正文
01.
只要他们有兴趣,
学习与发展就会发生
儿童是怎样学习的?
几年前,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一位印度裔的教授在他的家乡做了一个实验。他选择了一个教育条件极差的贫民窟,在一面废弃的墙上挖了个洞,里面镶嵌了一台电脑,并在电脑的上方设置了一个摄像头,以观察人们对待这一新事物的态度。
结果发现,对这一陌生的事物最感兴趣的是孩子。每个孩子都会来看一看、摸一摸,他们靠着自己探索、操作以及自发讨论,几乎在一天内就掌握了这台电脑最基本的使用方法。
只要儿童有兴趣,学习与发展就会自然发生。但有三个要素很关键:一是好奇心;二是自主探索;三是相互讨论。
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,鼓励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、愿望及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,儿童就能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,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。
02.
好奇心、自主探索与相互讨论
不仅是儿童的天性
也是他们学习的内驱力
在幼儿园里,我发现,孩子们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,和成年人相比,他们更喜欢自主探索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他们要借助相互讨论来完成学习。因为只有这样,他们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。
“如果我们能用最快的时间教给孩子知识,一定会节省下来大量的时间……”这实在是成人社会的偏见。因为成年人掌握知识,大都以符号来完成认知,成年人世界里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用符号来展现的。数学公式,语言文字……都是符号。但这些方式对孩子们来说,并不是他们的年龄应该掌握的。所以,儿童的学习不需要、也不应该过早地进入到成年人的符号学习里去。
03.
儿童发展的核心
在我看来,只有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饱满才是他们发展的核心。这个观点,很多人难以理解,觉得那么小的孩子哪里有什么精神世界?但是,实践中,我们发现,儿童的精神世界是非常丰富、饱满的。
我在幼儿园工作的这些年,状态较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为什么?跟成年人打交道的时候,我们都是用意念来思考,有一套社会语境与系统,而儿童没有,儿童直接和你进入心灵层面的沟通,他们不掩饰,不装扮。当一个人经常跟一群天性纯洁的孩子在一起时,获得的一定是滋养。
所以,儿童发展并不单纯指向认知的发展,而是包含着多方面的发展。我认为,其中的核心应该是“认识自己”。
04.
教育的本质
是帮助儿童“认识自己”
“认识自己”应包括认识自己的能力、性格、优点及弱点等等,更应包括把“精神”当做真实的、本质存在的认识。
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就是认识自己。如果通过教育,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我内心的需求是什么,我的优点在哪里,我的弱点在哪里,我有没有能让自己满意的地方,或者是能让自己接纳的地方……把这些东西,当做真实的、本质的存在,这才是儿童教育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。
现在很多人追求成功。我们一讲成功,就那么几个标准,社会地位高,挣钱多,见识广……但他夜里是孤独的、还是失意的,我们不知道,我们只看到了其光鲜的一面。
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很难确定自己想做什么,只是遵从了一定的社会标准,比如想有钱,想有社会地位,但想有钱,想有社会地位也许不是他想要的,而是父母渴望他拥有的……于是,他只能压榨自己,获得成功。但这份成功从来都不是他内心的渴望,于是他渐渐失去了自我,迷失了自己。
我觉得中国的社会问题,教育问题只是其表现形式之一。保持清醒的头脑,当下,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。
@花草园的园训
每一个花草园的孩子、教师、家长
都在探寻“成为我自己”的道路
05.
儿童学习与成人学习的差别
在哪里?
很多人愿意选择我们幼儿园。选择我们幼儿园,不是因为我们幼儿园从不打骂孩子,也不体罚孩子,大部分家长选择我们,是因为我们注重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,我们愿意让儿童保留他自己内心世界中原本就有的那些美好。
儿童与成人不同,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,一定会全神贯注,全力以赴。当他们的心灵与精神不参与学习活动的时候,就会出现很多问题。很多人说小学生厌学,这固然跟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关,但是我觉得,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应该反思,在孩子们学习的时候,是不是较少有心灵的参与,而单纯地强调认知,这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分裂感。因为儿童学习有一个鲜明的特点,就是他的心灵和头脑要同时参与学习过程。
06.
儿童学习的内容
1. 认识自然
2. 了解社会
3. 接纳自己
儿童学习的内容和成年人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不同?
儿童的学习不是很多人认为的识字,也不是我们想象的算算术、练英语。那些是成人世界的学习符号,而儿童的学习是经验式与体验式的学习。儿童的学习通常带有直觉性、体验性、生命性。对于他们来说,生活就是教育,教育就是生活。
我们幼儿园的课程就是要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的生活。因为儿童的生活实在太美好了,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,学习来自于真实生活,具有整体性。这些经验的底子,才能为他们未来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我们常常讲,儿童阶段是奠定一生的阶段,打的是什么基础?是感情的基础,人格的基础,经验的基础。每一次的学习,当有心灵参与的时候,儿童就会特别开心,光有大脑就会疲倦。童年时候的那些经验,都会成为支撑他们日后学习的感性材料。
我们的幼儿园教育、中小学教育,甚至大学教育都存在一个问题,就是较少涉及心灵的学习。脑子越聪明,成绩越好,但是心灵的丰富与否则很少被关注。
儿童的学习是具有整体感的、经验式的,包含着情感与自我认知。儿童这一部分的学习越深入,获得的发展就越大,未来学习的动机也就越强烈。
@ 在幼儿园
我们只为孩子们
做三件事
07.
儿童学习的外部特征
1. 好奇
2. 主动
3. 专注
4. 思考与讨论
5. 想象与创造
我们会发现儿童的学习和成年人学习不同,有一些鲜明的特征,我大致罗列一下:
第一是好奇。儿童的学习很多时候都起源于“好奇”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孩子有好奇心的时候,很多成人是阻止的;第二是主动。当孩子很好奇的时候,就愿意主动探索;第三是专注。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,会说“别跟我说话,我要研究研究。”甚至有的孩子在学习探索的时候,让他吃饭都不愿意;第四是思考与讨论,我们的生活化课程每周的前三天都是小组自由讨论;当然,当一系列活动完成之后,他会心满意足,展开想象与创造,他想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。所以,你会发现,孩子玩开心了之后,呈现出的是心满意足。
这些是儿童学习最鲜明的特征,也是他们区别于成年人学习方式的表现。真正意义的儿童学习,不仅有自己鲜明的特征,而且很容易帮助他们获得满足感。
===
@ 好奇、主动、专注
思考与讨论、想象与创造
这就是儿童的学习方式
08.
儿童学习的内部方式
1. 自我建构
2. 经验 — 半符号 — 符号化
儿童学习和成年人学习的内部方式也不同。
上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,研究儿童的智慧,他发现,儿童学习和发展有自己内部的结构和方式,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征:
第一,任何学习都是自我建构的过程。所有的经验都要通过自我建构,再有意义的学习,都要通过他自己,才能变成有效的组成部分。每个人都有一个黑匣子,这个黑匣子各不相同,各有各的风格。好的学习是什么?就是帮助他不断实现自我建构。
第二,从经验到半符号再到符号化系统。文字也好,符号也好,都是高度的抽象和概括。比如新年的时候,孩子写对联,他们不会写,但是会画符号。只有这样的前学习准备,他们才能对学习有兴趣,他们会一直渴望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,这时候再将符号系统传授给他们,他们会如饥似渴地学习。
有人说,这些知识早给他们多好?当他们能力不具备的时候,教给他,会很累、很疲倦,神经系统和事物之间会建立起一个消极通道,被动通道,不愉快的通道,将来一看这个刺激物就烦燥不安,不想学。很多的厌学都是因为学习的时机不恰当造成的。
儿童学习的符号具有丰富性、多样性、变化性、差异性等特征。通常到了大班的时候,他们已经开始对文字有兴趣了。
所以儿童内部的学习,除了自我建构,一定要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符号化系统,我们称之为前学习能力。
@儿童用符号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
图为大班孩子合作完成的《西游记》取经路线图
09.
儿童用心灵学习与生活
儿童在学习过程中,既有认知的参与,更有精神世界的介入。反过来,当我们让儿童认知的时候,如果不触及精神世界,不触及心灵,教育就是失败的。
当心灵参与的时候,才是真正的学习,才是有价值的学习。
儿童是用心灵学习和生活的,而大部分成年人只会用大脑学习与生活。这是成人的悲哀。
跟儿童接触时间越长,我越来越理解老子说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“复归于婴孩”。蒙台梭利说,“儿童是成人之父,儿童是成人的老师。儿童用心灵生活。”在我们幼儿园,每个人都在用心灵来工作,所以,你进去后会发现特别舒服。那是靠心灵滋养出来的。孩子们天真美好,老师会把孩子们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记录下来,和孩子共同学习和成长。
10.
帮助儿童完成学习
教师很关键
“虽然幼儿能够快速地学习大量的知识,而且学习热情很高,但是他们最终学了什么,学到了多少,还依赖于与他们互动的成人。”
保护孩子的好奇心,学会倾听与鼓励
对于儿童而言,好奇、主动、坚持、注意、反思、解释、想象、创造等是其学习生活最鲜明的特征,也是他们的学习区别于成人的主要特点。
如果我们能将儿童的发现和感受记录下来,不仅能使他们体会到当下学习的快乐,还能使他们从外部看到自己是怎样学习的,这将更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。
@花草园的每一个班都有一面主题墙,
用来记录孩子们的发现、思考、感受。
这些学习记录会被保留一个学期,
孩子们可以随时审视自己的学习。
鼓励、引导孩子主动探索
按照自己的方式与节奏学习
儿童学习的方式非常多样,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,体现出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。可以说,儿童思想的开放性,对事物积极探究的态度,以及精神世界的丰满程度,都是成人望尘莫及的。
所以,我们经常鼓励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,这样才能逐渐走近孩子的精神世界,发现他们学习的秘密,给予他们适宜的支持。
一起讨论并记录他们的发现与思考
孩子从出生起就拥有各种能力与品质,包括学习的能力、爱的能力、勇气、好奇心、开放的生活态度以及与他人和环境建立新关系的能力等。
我们不仅要保护他们丰富的思想与情感,富有创造力的大脑,以及乐观积极的心态,还要和他们一起发现与思考,共同记录生活的美好。
分享学习带来的感受
认同、接纳孩子的想法
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
我们鼓励成人要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感受,这些感受弥足珍贵。它们不仅是元认知能力的基础,也是精神世界的重要构成部分。
比如,每天问孩子这样几个问题:“今天有什么事情是你很满意的?”“你感觉怎么样?”“有什么事情想和我们分享吗?”
孩子的感受通常也代表着他对自我的认识。
李庆明老师说,儿童天性有“三大特征”,我很喜欢这个提法与表述,感觉也能够代表我上面拉拉杂杂的表达,那就借用这个说法作为结语吧……
1. 情感优先
儿童最初的情感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。儿童最初不是一个知觉的或认知的人,而是一个体验着种种情绪的人,他是以情绪的方式同世界发生联系的。
2. 智慧潜能
儿童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。在直觉、逻辑乃至哲学、理性方面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潜能。我们应该让这些沉睡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地激活和有序地实现。
3. 实践冲动
儿童爱“活动”。爱“活动”是人类自由实践本性的缩影,充分的活动可以融汇情感和智慧的天性,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。
后记
我注意到,有些教师即使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,但在和儿童相处的过程中,依靠的依然是自己过往的经验或本能。如果这些经验没有经过有效地反思与调整,教育行为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。
在幼儿园工作的这些年,我自己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屈从于实践逻辑,我喜欢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用教师们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。我称自己为教育的“科普工作者”。
花草园生活化课程形成与完善的这些年,教师们也多是依赖我的思考与表达进行课程探索的。所以,我想,无论是这样的表达方式,还是这些常识与观点,对教师、对家长,都是有意义的。
购书信息
“只有回归到人性、人心的谦恭中去,
才有可能实现留白的教育。”
展现胡华园长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的《给童年留白》一书正在热卖中……如有需要,可购买阅读。
⏬当当网址(可提供发票)
http://product.dangdang.com/1100719898.html
⏬天猫网址(可提供发票)
http://www.dwz.cn/7EWiHU
⏬微店网址(无发票)
https://k.weidian.com/tOuu9GKx
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微店
版权声明
本文系胡华工作室原创作品,版权归作者所有,转载需授权。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,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,同时将在公众号上对抄袭者予以曝光。
编辑 | 张芬老师
日期 | 2019年03月22日
*
推荐阅读
“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”
胡华-名师工作室
微信公众号ID:
Huhua-Edu-Workshop
自然|灵性|趣味